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海南景点
  • 南昌即将增加新的旅游景点海昏文化上榜
  •   近日,市委、市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提出到2020年,文化强市取得重要进展,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,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,文艺精品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,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,南昌文化品牌更加鲜明;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,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P比重达到5%以上,初步确立其支柱性产业地位,使南昌成为全省“综合文化产业引领区”。

      到2025年,文化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,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,全民素质普遍提高,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,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,城市文化更具影响力;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P比重达到8%以上,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,南昌成为特色鲜明、布局合理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高地,步入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城市行列。

      《实施意见》明确,深入挖掘海昏文化、书院文化、刺绣文化、瓷画文化、民风民俗文化等南昌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南昌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。组织开展戏曲、瓷板画进校园等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,利用各类文化场所和阵地,多渠道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    加大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代表的重要文物古迹、重要工业遗址、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、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力度,拓展传承利用途径,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。推动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,拓展大遗址利用内涵和外延,打造汉文化传承展示区。推进万寿宫博物院建设、省博物馆现馆址、县区级基层博物馆新建或工程。

      组织开展非遗濒危项目普查和活动,广泛开展非遗展示、展演,代表性传承人培训,非遗“六进”等活动。深入推进非遗和旅游相融合,加大对南昌采茶戏、南昌清音和南昌瓷板画等特色非遗的整体性和推陈出新。

      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聚焦“中国梦”时代主题,以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为引领,紧密联系南昌本土文化资源特点,组织创作一批文学、影视、、戏剧、音乐、美术谭维维整容等文艺精品。

      以红色历史、滕王阁、八大山人、海昏侯国遗址等文化资源为蓝本,组织文艺创作,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。充分发挥各类各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广作用,举办书法、美术、摄影等比赛评选、展览展示;举办国内外戏剧展演交流、市民艺术节等活动,搭建传统及民间艺术交流平台,让南昌文艺精品大众、更接地气。

      落实完善《南昌市文艺创作励及扶持办法》,不断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励扶持力度。制定出台《南昌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》,设立南昌市群众文艺“香樟”,鼓励和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。

      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进一步改善我市文艺演出场所,加快井冈山影剧院还建,推动胜利剧场建设工程,提升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,推进各县区综合性演出场所建设。

      结合“1+5+x”社区邻里中心项目,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。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建设,实现市、县两级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每馆配备1台流动服务车,形成城区15分钟、村镇20分钟“公共文化服务圈”。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,积极做好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,持续开展送书、送电影、送戏等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。

    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专题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展示馆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,加快建设特色鲜明、服务功能完备的非国有博物馆(美术馆、展示馆)重点集聚区。

      围绕“八一起义历史”“滕王阁”“八大山人”“海昏侯国遗址”等地域文化特色发展全域旅游,大力发展以八一馆、新四军馆、八一广场、小平小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;以梅岭、南矶山、军山湖等良好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绿色文化旅游;以滕王阁、万寿宫、绳金塔、八大山人纪念馆、安义古村群等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旅游,精心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。

      以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为契机,开展遗址区域人文史料和民间故事搜集整理,深入挖掘海昏文化元素,启动海昏侯国文化旅游区宣传推介工程。

      《实施意见》明确,实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,依托南昌VR产业、南昌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、国家数字出版等重点平台,综合运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。

      鼓励和引导基于5G的VR/AR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开展试点应用,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。吸引有实力的动漫、游戏、电子竞技及其衍生品生产制造企业落户,支持举办动漫节、音乐节和电子竞技赛事等活动。

      提升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。制定并落实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及规范管理办法,发挥699文化创意产业园、中国(江西)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、中航长江设计师产业园、太酷云介时尚产业园等园区()示范引领作用,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,培育一批立足南昌本土、全省示范引领、辐射影响全国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。鼓励在开发区开辟相对的文化产业板块,形成“区中园”“园中园”。

      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,重点开发茗品瓷皿、文房清供、愫居逸品、数码尚品等文化衍生品种;支持南昌瓷板画、赣发绣等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开发利用,鼓励文创产品进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商场和景区等公共场所;推进国家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,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;开展“夜游洪城”“夜赏文创”“夜品佳肴”“夜购潮货”“夜习科普”“夜健体魄”等特色夜间经济活动;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、城市广场举办艺术展览和演出活动;鼓励银行推出文化消费金融产品;支持实体书店升级发展、连锁经营。